名誉院长兼国学顾问:李建宏

微信图片_20200819080829.jpg

    陕西皇都书画院名誉院长兼国学顾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师李建宏简介】

好的.jpg

        李建宏,男,1962年出生,西安灞桥人,本科毕业、教育管理学士、MBA硕士、教育工作者、国学讲师等。

        该师的教育生涯:先后在西安市第19中、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西安市第34中学等单位工作,做过团委书记、英语教师、年级组长、总务主任、政教主任、区中学生锻炼基地主任、区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等职。

        2006年,尤其是2012年以来,积极响应习主席号召,积极从事中华国学的研究及传承工作,先后在北京大学、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未央区行政服务中心、灞桥区司法局系统、西安浐灞一中、陕西省对外贸易学校、航天四院社区、核鍛社区、民乐园社区、六厂社区、火西社区、锦园新世纪社区、灞桥区永丰村、苏家营村、安徽省桐城王集中学、河南周口市鹿邑老子故里、北京三色国际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以其他近百家的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做中华国学传承公益讲座近百场,为中华国学的传承默默地做着奉献,抛洒着自己辛勤的汗水!

        李建宏老师热爱中华国学,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其“走进国学新天地、《道德经》解读新视野、《道德经》与科学、《道德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道德经》与新时代文明、《道德经》与现代企业管理、《道德经》思想与现代商业模式”等系列讲座,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我们打开了中华国学新视窗,把源远流长的中文明尽收眼底,用一条线索而串之,大有纲一举而万目张、事半功倍之功效。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从三皇五帝定乾坤、伏羲女娲补天、《易经》诞生、黄帝问道、周文王演八卦、老子著《道德经》、孔子注《易传》、以及儒释道三教九流的融合发展,一直讲到道文化在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让大家大有开脑洞、收获满满之感。

       李建宏老师说:“如果把整个中华文明比作是一棵参天大树的话,那么中华国学即是这棵大树的根,儒释道三教九流是这棵大树的主干,马列毛及邓三科是其硕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则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冠,该树冠将因其根深而叶茂!”

       李建宏老师又说:“纵观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真正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习主席积极推动中华国学传承工作,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联合发出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若干意见》的檄文,但愿中华国学的传承工作,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事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e9ae17b9fda8ce95566a5197f16fc951.jpg

11691fcd0572d0fb231bc21650a6faa8.jpg

ba6ce12db11892c7d0553ae54e9c16e2 (2).jpg

f1942d3b8c8f3e1d8521b610bd236fda.jpg

1b714e83aa32c37029fc7193c8908ae1.jpg

1651663554536208.jpg

ee8fb2269f7368e9c593400bfc445332 (2).jpg

cc4a076ae1c99fd24cff02004ce3f49c.jpg

409b081fe7d349bacd17e0eed9f4db4f.jpg


点击《Lanshanmile的美篇》观看


好的.jpg


        李建宏,教师出身,国家开放教育管理专科、本科毕业,获得教育管理学士学位,后又在西安交大港财班取得MBA硕士学位。

       该师具有三十八年教育工作及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及十四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艰辛历程。  

        该师目前系陕西省国学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孔子研究会会员、西安长安文化研究会理事、西安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安秦河国学文化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长安国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等职,之前先后做过中学团委书记、英语教师、年级组长、总务处副主任、政教主任、区教育局科长等公务之职。

        2006年起,尤其是2012年以来,该师积极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及传承工作,先后在北京大学、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未央区行政服务中心、灞桥区司法局系统、西安浐灞一中、陕西省对外贸易学校,西安市的航天四院社区、核鍛社区、民乐园社区、六厂社区、火西社区、锦园新世纪社区、灞桥区永丰村、苏家营村,安徽省桐城王集中学、河南周口市鹿邑老子故里、北京三色国际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等近百家农村、社区、学校、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做过数百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默默地做着自己应有的奉献,挥洒着自己辛勤耕耘的汗水!

        李建宏老师热爱中华国学,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其“走进国学新天地、《道德经》解读新视野、《道德经》与科学、《道德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道德经》与新时代文明、《道德经》与现代企业管理、《道德经》思想与现代商业模式研究、《道德经》与毛泽东思想研究”等系列讲座,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我们打开了中华国学新视窗,把源远流长的中文明尽收眼底,用一线而串之,有纲一举而万目张、事半功倍之教育效果,目前受众超过十万。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李建宏老师说:“如果把整个中华文明比作是一棵参天大树的话,那么中华国学即是这棵大树的根,儒释道三教九流是这棵大树的干,马列毛及邓三科是其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则是这棵大树的冠,其郁郁葱葱,因其根深而叶茂!”

       李建宏老师又借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比喻儒释道三教九流之学,借《大学》之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来点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所在。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李建宏老师说,他惟愿终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真正践行和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现代文人情怀,以有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伟业。  


微信图片_20220503212529.jpg

《道德经》第79章解读


李建宏

         核心意思:得饶人处且饶人

【原     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解       读】

        结下大怨再去想办法和解,怨恨终究没办法彻底消除,这就好比把一张平展展的纸遮了许多的褶皱,若是把它再次熨平,怎能不留下丝丝缕缕的痕迹呢?因此,我们怎么能说,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呢?

        因此上有道的君王们,一般都不去与民结怨,这就好比有道的君王,虽然他们手里握着借据,但他们却从来不去强行向老百姓征讨欠债一样,他们是善待老百姓的典范。

        有德的君王们,他们手里握着借据,却不强行去讨要,这体现了他们宽厚待人的品质;他们有理也要让人三分。而无德的君王们,他们就像古代强行征讨税收的收税人一样,任意妄为,得理不让人。因此“得饶人处且饶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古传下来的一种美德,我们理应继承和学习。

        天道虽然没有亲疏厚薄之分,却常常不自觉地护佑着那些与道合一的善良之人。世上这事,“人在做,天在看,头顶三尺有神灵。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果规律永远存在。”

【领会】

        这一章老子把不与民结怨,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和从根本上防止社会动乱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告诫古代的君王们,要实行德政,不要实行暴政。要清静无为,不要任性胡为。要善待百姓,不要横征暴敛。

        老子在本章中首先总结出了一个处理纠纷的规律性经验,这就是: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作为影响百姓命运的君王,一旦与民结下了大怨,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去和解它, 是一定会留下后划痕的,因此这不算是最妥善的办法。那么最妥善的办法是什么呢?  

        老子暗示我们,最妥善的办法是从根本上避免与民结怨。这里的大怨,不是普通的个人恩怨,民事纠纷,是指大规模、大范围的民怨。一旦达到大规模、大范围的民怨沸腾、怨声载道的时候,必然会引发暴力抗争,社会动荡。正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失人心者失天下。

        接着老子教诲君王们:“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宽容他人,善待他人,是从根本上避免与民结怨的合道之举。契即契券,古代借贷金钱、粮米等财物订立契约后把内容记载在竹简或木牍上,然后分成两半,左边的叫左契,由债权人保存。右边的叫右契,由负债人保存。索还财物时,以两契相合为凭据。老子这里所说的“执左契”,是指持有证据,在纠纷中掌握主动权的一方。“不责于人”是说即便是掌握主动权,在对方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也不去强行讨要。历史上有一个“冯谖烧券”的故事,冯谖是战国时代齐国相爷孟尝君的门客。孟尝君在自己的封地薛邑放贷,由于薛邑连年欠收,债款不能按时收回。孟尝君便派冯谖前去追讨。冯谖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召集债务人当众宣布,薛公孟尝君决定,有偿还能力的富人必须定期还债,没有偿还能力的穷人一笔勾销,并将穷人的债券付之一炬,当地百姓对孟尝君感恩戴德。不久孟尝君因谗言被齐王废除相位,三千门客立马作鸟兽散,唯冯谖随孟尝君退居薛地生活,当地百姓扶老携幼走出几十里夹道欢迎,孟尝君到这时候才明白“冯谖烧券”的价值所在。这个故事“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典型案例,冯谖之举塑造了孟尝君在百姓心目中的“有德”形象,才使孟尝君因此而受到百姓的拥戴。老子借用“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打个比方,目的在于通过这个比方告诉我们,宽容他人,善待他人是合道之举,是从根本上避免与人结怨的最佳选择。

        老子在这里提醒各个帝王,要以道治国,以德化民,万万不可结怨于民,蓄怨于民。本章的“天道无亲”与第五章的“天地不仁”是一个意思,都是说天道没有亲疏厚薄之分。既然天道没有亲疏厚薄之分,又怎么会去护佑良善之人呢?这里不是说有一个人格化的天道去专门护佑善人,而是说善人之所以得到天道的护佑,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善行合于道,同于德。正如老子在第二十三章中所言“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从事道的人,与道合为一体。从事德的人,与德合为一体。与道相同的人,道也乐于帮助他;与德相同的人,德也乐于帮助他。道是一种正知、正见、正能量,与道合一的良善之人自然而然地同于大道,合于大道,从大道中获取人生智慧和生命能量,所以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大道的护佑。

        从道德传家的角度,本章所包含的原理非常有现实意义。一个家庭,家庭成员如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怎样做到六亲和睦?为什么会出现父子兄弟反目成仇?为什么现代社会离婚率那么高?为什么很多家庭亲情缺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这种宽容之心、善待之举。俗话说,没有舌头不碰牙的,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纠纷,我们要学会把这种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有三句话请道友思量:一句话是冤家宜解不宜结。为人要尽量避免与人结怨,包括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第二句话是莫让小怨成大怨。有了小气小怨要及时化解,不要让小气小怨累积成大气大怨,甚至积结成你死我活的死疙瘩。第三句话是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理也要让三分,有时候看似给别人留条路,其实是给自己留条路。把对方逼到墙角,置于死地而后快,必然会引起拼死相博。二虎相斗,那结局或一死一伤,或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果子吃。我有一副自撰联与道友一起分享:明道积德行善一门家风,父慈子孝孙贤六亲和顺。 

        俗话说,为人不与人结怨,半夜走路心不惊。一个一辈子没干过亏心事,一辈子没与人结过大怨的人,不会有人砸他的黑砖。


[道      歌]

和怨不如不结怨,宽厚待人是关健。

得饶人处且饶人,天道无亲佑良善。

好的.jpg

微信图片_20220504182516.jpg


点击《走进国学新天地,领悟国学大智慧-李建宏老师走近丹阳》观看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