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艺术顾问:陈山桥

微信图片_20210831205303.jpg陕西皇都书画院高级艺术顾问

陈山桥:197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长期从事民间美术的辅导与研究,有《动物纹样剪法/民间剪纸技法研究》、《安塞剪纸》、《剪纸招我魂》等多部(篇)民间美术研究专著及论文面世。

被国家文化部社图司授予“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称号和“优秀辅导员”称号,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其“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微信图片_20210831211023.jpg

2020“致敬造物者”非凡时尚人物获奖人

陈山桥

陕西省艺术馆研究馆员




文化破壁 | “活文物”的记录传承者——陈山桥

非凡时尚人物 2020-09-29


一张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上下翻飞,一个栩栩如生的世界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剪纸艺术作为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在中华大地几千年生生不息。每逢春节、婚庆、寿诞,农家窗棂间的窗花,洞房花烛夜的喜花等;赋予其吉祥、富贵、生命绵延等深刻的文化内涵,热烈喜庆,多姿多彩,趣味无穷。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各地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和特征。从地域来分类,分为南方剪纸与北方剪纸,北方剪纸尤以陕西剪纸为特色。陕西的剪纸有着悠久历史,其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承载了中华民族远古图腾崇拜的信息,保存了以黄土高原为中心、以黄河中游地区为辐射区域地久远地民间风俗,以及蕴含着史前文化和古代历史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元素,被称为“活的文物”。


陈山桥老师便是这“活的文物“的记录者与传承者。

图片

2020“致敬造物者”非凡时尚人物获奖人

陈山桥

陕西省艺术馆研究馆员





One



剪纸缘

图片


剪纸缘

这些剪纸构图饱满,刀法洗练

很有汉代的风格特点


陈山桥老师是陕西省艺术馆研究馆员,他与剪纸结缘是1975年在陕西安塞文化馆工作的时候。那时他刚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被分配到文化馆,从事民间美术的辅导与研究,深入陕西民间走访调查,开始与剪纸结下缘分。

图片

1975年陈山桥老师西安美术学院毕业时的照片

图片

1978年在安塞县真武洞东营村调研剪纸时帮剪纸巧手干农活


据陈山桥老师多年老友回忆,那时,他每次下乡回来,都会带回一卷卷、一沓沓,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有的甚至是用旧书废报纸剪的剪纸。老友问:“这不是窗花吗?”陈老师答:“是窗花,但不全是。”他便一一拿出和好友介绍:“这是结婚的喜花,这是窗花,这是结婚用的坐帐花;窑里土炕边上的炕围子;这里还有驱灾辟邪的吊帘花、门楣花……这可是宝贝!这是好东西!”


好友非常不解,这不就是农村常见的窗花嘛,农村的婆婆媳妇都可以剪上几个花样子,可谓十分平常,何奇之有?陈老师却说:“这些剪纸,构图饱满,刀法洗练,很有汉代的风格特点。看看这些剪纸、厚重、大气,可以说和霍去病墓前的石刻“马踏匈奴”一脉相承。


出于对剪纸的热爱,陈山桥走乡串户,上山下洼,可以说踏遍了安塞的山峁沟梁,庄庄户户,对安塞的剪纸进行了一次大普查。他走访、收集、整理那些婆姨女子手中的“花样子”,不遗落每一个旮旯角落,把每一个能剪纸的人都登记造册,铭记在心。

图片

1982年陈山桥与靳之林老师陪同德国留学生在安塞调研剪纸后合影

图片

1992年3月陈山桥在延安安塞西河口常振芳家调研剪纸

图片

2004年陈山桥在安塞县王西安家辅导剪纸作者技艺

图片

2019年8月陈山桥在延安黄陵县剪纸巧手高水芹家调研剪纸





Two



挽救发扬

图片


挽救发扬

安塞剪纸走出金锁关,走出潼关

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这是安塞民歌《迎亲歌》中的一句唱词,意思是生了女儿,就要心灵手巧,随手就能剪出石榴花、牡丹花。谁家的女子是否聪慧能干,就看她能否剪出漂亮的剪纸。


安塞历史悠久,是保留和传承中华民族古老民间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安塞的腰鼓、绘画、曲艺、民歌蜚声全国,而安塞的剪纸艺术更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千年不衰的绚丽奇葩。


陈山桥老师为了让安塞剪纸艺术更利于传承、发展。所以,他1980年就向当地县文化馆提出办剪纸学习班的建议,并获得支持,县文化馆按他的要求向很多公社、大队发出邀请,请能走动的、会剪纸的农妇到县文化馆集中“铰花花”,县上提供纸张,管吃管住。老几辈散落在民间的“铰花花”能手,第一次以政府行为被集中在一起。破天荒的举动激发了广大妇女极大的热情,安塞县文化馆展厅顿时热闹起来。

图片

1980年安塞举办的剪纸创作班


开始时,她们都剪些自己会剪的图案,后来再交流各人压箱底的一些传统纹样。熟悉的铰完了,陈山桥老师鼓励大家创作新花样、新作品。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剪什么,能剪什么。陈老师说:“就铰你身边的人,你家里的牛羊猪狗鸡,你村里的窑洞,院子里的碾子、磨子,沟洼的柳树、崖畔的枣树,山梁沟峁、石桥小河……铰你们熟悉的生活,喜欢什么就铰什么!”几个灵性、大胆的阿姨开始铰了:这小脚阿姨在铰自个儿的小儿子在说书,这胖阿姨在铰自个儿的汉在打石箍窑……慢慢地大伙开始剪自己的劳动、自己的生活。剪纸由老辈人传下来的吉祥之样变成了对现实题材的展现。大家的视野拓宽了,兴趣更浓了。

图片

安塞剪纸


陈山桥老师很满意,也很高兴,他挑选了一些他认为不错的作品拿到延安,请延安艺术馆的美术老师品鉴。原中央美院教授董希文、办公室主任靳之林给了很高评价:指着白凤兰的《牛耕图》,说这个和汉画像石图案相同,很有古味;看着高如兰的《抓髻娃娃》说,这和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商代青玉女佩相似,有商周文化的遗迹。靳之林后来还以此为题材出了专著,认为抓髻娃娃是中华民族的繁衍之神和保护神,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关注和反响。白凤兰等多位剪纸能手更是受邀到中央美术学院等知名院校为师生们讲授剪纸技艺,传承剪纸文化。

图片

陕西民间剪纸    白凤兰    剪纸《牛耕图》

图片

陕西民间剪纸     高如兰   剪纸《抓髻娃娃》


陈山桥老师说,从这些老太太的剪刀下找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之根。安塞剪纸从此开始走出金锁关,走出潼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Three



传承

图片


传承

不只留在审美层面

要培养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敬畏之心


陈山桥老师根据多年走访调查发现,虽然陕西剪纸在民俗活动的应用上各地大同小异,但是在剪纸的内容、样式、风格、俗规上受其地域环境与民俗文化的影响而存在明显差异。在陕西,又大体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剪纸。而在陕北,不同的地域又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艺术风格。比如陕北延安北部和安塞、志丹、子长、延川以及榆林的横山、绥德、米脂、佳县一带,剪纸风格淳朴,粗犷。而陕北靖边、定边、吴起以及横山的北部长城一线,剪纸精巧细腻。


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影响到剪纸风格与俗规禁忌的差异,这也造就了不同的剪纸特点。尤其在关中地带,从汉朝到民国时期一直分为三府。东府包括陕北延安一带,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造型之一是三足蛙,常用于婚俗的时刻,此外还有鱼变蛙、娃踩莲等造型,寓意早生贵子。东府人在进行虎的剪纸造型时,往往都是笑眯眯的图样,而不是凶残的样子,这种造型为陕北人所喜爱,但是则为关中地区所忌讳。在进行人物的创作时,往往采用黑色的纸张,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风俗。

图片

陕西民间剪纸    洛川  《蛙》


图片

陕西民间剪纸    库淑兰   剪纸《娃娃踩莲花》


在关中中部地区,染色剪纸是主流。俗话说“三分剪七分染”,基本上靠染和画来表现剪纸,代表作品有戏窗花,该“花”样从皇家流传而出;在西府,也就是如今的宝鸡地区,比较忌讳贴生活的中的人物和戏剧里面的人物,他们偏爱贴小娃娃,因为这象征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有贴五毒的习惯,这也是生存繁衍的符号之一。婚俗场景是剪纸艺术大放异彩的舞台,其中,筷子花和碗花,以及娃踩莲都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剪纸作品,但是各地在该场景的忌讳偏爱各有不同。

图片

陕西民间剪纸   陇县  染色剪纸


图片

陕西民间剪纸    曹秀英   剪纸《莲生贵子》(筷子花)


陈山桥老师说,剪纸、刺绣等均属于民俗范畴,首先是应用于民俗,然后才是审美,随着如今剪纸相关的精神需求被其他的方式取代,如果剪纸仅仅停留在审美层面,恐怕难以在民间保存下来。如今虽然保护、抢救剪纸的力度很大,但手段显得过于单一,且显得商业气息过重。我们还是要从文化角度入手,培养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敬畏之心,才能让剪纸在民间这片土壤中长久的生存下去。

图片

2020年3月陈山桥老师在编著《人物剪纸技法》一书 

图片

2020年3月《人物剪纸技法》第一稿(手稿)


因此,自1999年,陈老师陆续主编出版《安塞剪纸》《安塞民间绘画》《安塞线描绘画手稿》;2003年编著出版《花草纹样剪法》《动物纹样剪法》;2011年编著出版《陕北剪纸》《关中陕南剪纸》;2014年编著出版《剪纸大师曹佃祥》;2015年编著出版《学剪几何·花草纹样》《学剪果蔬·草虫·鳞介》《学剪动物·人物》丛书;2012年执行主编出版《陕西剪纸(五卷本)》;2016年主编《中国民间剪纸集成·陕北卷》;2018年主编《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关中卷》;2019年编著《民间剪纸花草动物人物临摹范本》;发表民间剪纸传承研究论文及文章多篇,用书本为后人留下陕西剪纸艺术的宝贵文化,为陕西剪纸艺术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国家文化部社图司授予"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称号和"优秀辅导员"称号;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其"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国家人事部和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称号,至今仍为他所钟爱的中国民间艺术贡献着力量。


图片

陈山桥老师负责主编的《陕西剪纸》五卷本


就像陈山桥老师在”致敬造物者“非凡时尚人物发表的获奖感言所说:“中国传统剪纸看似花花草草,它却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不断的民俗文化。在40多年的挖掘和探寻中,深感它的博大,也深感其生存的危机。保护好,传承好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代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我愿在古稀之年,继续为保护、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文案 | 参考于陈山桥老师的专访和活动资料

配图 | 陈山桥老师编写的书籍及本人提供授权使用



写在后面的话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可以说是中国人伟大的创造,是农耕时代出于对生活切实又强烈的热爱的中国人创造的独特文化。


他们是古代的造物者,他们创造的剪纸、年画、刺绣、瓷器等民艺的丰富与仪式感无不体现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做出的努力。


可新时代的我们把传统的民俗与民艺以及生活的仪式感抛在了身后,当然现在还有一些人还在坚守与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他们也可以被称为造物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造物者。


他们不随波逐流,不为喧嚣所累,不为投机易辙。

他们不忘初心,严苛标准、颠覆、创造、革新,塑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灵”与“肉”,无远弗届。

图片
图片


基于此我们发起了一个公益嘉奖活动,“致敬造物者”非凡时尚人物颁奖盛典。它创办于2009年,由人类学时尚实验室、汉声联合发起,每年3月底在中国北京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12届。


以“致敬造物者”为核心使命,旨在嘉奖那些“以一己之心力、践工匠之精神”的践行者,寻找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的行动者,融合当代国际先锋时尚、艺术以及传统手工的物质精神文化领域的实践与创新标本,汇聚中国优秀传统工艺技术和文化精华,促进中国优秀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与创新,追寻直击心灵的每一次纯真和感动,重振 “中国制造”之美,寻找“中国制造”之魂,被誉为最具时代精神和社会影响力的中国时尚文化盛典。

图片


我们致力于做发现者、衔接者与推动者,把传统与现代相连,把用心制造的好物带给更多人,像“致敬造物者”非凡时尚人物推委会主席、《汉声》杂志创始人黄永松先生所说:“两个脚像现代拼命往前跑我们的头是传统,却把它丢在后头,我们现在是头脚分离的时候,所以要去做一个肚腹把头脚联系起来,让我们现代人可以全身而行。”

图片


寻找2021“致敬造物者”非凡时尚人物


“造物”不仅是创造物质和技术,还有创造思想、意义以及艺术。我们向造物者致敬,【寻找中国造物者!】如果您是谦逊的创造者,您在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道路上一直在坚守;如果您对自己的设计与作品坚持死磕到底,用心制造好物,如果您想成为未来的中国制造力新星,我们就在这里等您。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人,也请推荐给我们,让我们一起向这些伟大的造物者致敬。

图片


图片

今日惊喜

这不仅是属于造物者的嘉奖盛典,也是属于您的盛典。即日起可参与我们话题互动留言或者转发朋友圈带互动话题集赞,留言点赞前三名或朋友圈集赞30个,即可获得2021“致敬造物者”非凡时尚人物颁奖盛典的入场券,诚挚邀请您来北京,来到我们颁奖典礼现场,与我们一同“致敬造物者”,为他们喝彩!

图片


今日互动话题

你家乡的传统民俗和技艺有哪些?

    你心中的造物者是什么样的?

图片

微信图片_20210831212338.jpg1975年陈山桥老师西安美术学院毕业时的照片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